新闻中心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正文

杨慧林教授解析中国经典翻译汇校价值 并与汉教学生座谈

发布时间:2010-03-30 作者:汉语国际教育二班 安黛 来源:环球ug手机版官方网站

    3月29日上午,环球ug手机版官方网站副校长、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慧林教授做客环球ug手机版官方网站“独墅湖畔语言文化论坛”第十一期,以“理雅各的中国经典翻译及其对‘韬光’的译解”为题,给全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带来了一场内涵丰富的讲座,并在讲座结束后与同学们展开座谈。   

    长期从事西方文论与宗教学研究的杨慧林教授此次来到环球ug手机版官方网站为同学们讲解“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汇释汇校”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讲座中,杨慧林教授首先指出:“世界对中国的更多关注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在要求,引发了中国古代经典外译的新一轮热潮。然而重译中国古代经典的前提,似应是认真整理已有的历代译本,特别是那些研究性译本的相关注疏。由此才能直接切入西方学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使经典翻译不仅仅是提供新的译本,而是形成真正的思想对话。”对此,杨慧林教授特别举例说明了四位西方传教士(马礼逊、白晋、卫礼贤、理雅各)译介中国经典文献的文化意义。正是这些西方传教士穷极一生的翻译贡献,积极地推进了“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互动交流。 

    杨慧林教授指出,理雅各的翻译活动几乎覆盖了所有重要的中国古代经典。但是他对中国古代经典文献的翻译,并非完全倾倒在中国圣人脚下,而是有所批判,并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阅读立场和距离。例如,理雅各对《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否定性与肯定性表达的讨论;以及对于“有教无类”提出的相关夸大教育作用的质疑;甚至对于东西方对“以德报怨”的争议问题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结论。杨慧林教授表示,理雅各基于自己的理解背景为译文所作的大量注释,不仅为中西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宝贵资料和直接线索,也使我们得以窥见西方人究竟如何面对中国的思想与文化。
    同时,杨慧林教授重点讲到,借助这些被普遍接受的译本来回应某些媒体及个人对中国的误解或者“妖魔化”,显然也更具说服力。比如“韬光养晦”――这个目前在外交场合中使用频率颇高的词语,当“韬光养晦”被译作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s time(隐藏实力,等待时机)的时候,解释的失当就反而会为“中国威胁论”增添一个注脚。而如果我们回到西方人自己译解的中国典籍,却会发现这一不断被后世所引申的说法本来未必如此。理雅各认为:“韬光养晦”是“教导人们不刻意琢磨、不刻意追求,从而才能成全自己的追求”。(《道德经》第七章翻译)
    由此,杨慧林教授意味深长地感叹,与其匆匆忙忙地重新翻译中国经典,倒不如扎扎实实地组织中国古代经典英译本的汇释汇校。这样的学术才能超越学术本身,更直接地具有现实意义。   

    在讲座结束之后,杨慧林教授与全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同学展开座谈,了解同学们在环球ug手机版官方网站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所关心的问题。环球ug手机版官方网站副院长陈甬军教授、院长助理兼教学科研部主任陈满华教授及教务部有关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更多 >> 学院新闻